程式交易是否能夠穩定獲利,關於這一點,許多有經驗的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。多數人聽過程式交易後,馬上興沖沖地為家裡的電腦安裝系統,緊接著掛上幾個策略程式,就開始編織著獲利的美夢,等待錢掉下來的聲音。然而,代誌真的如大家所想的那麼簡單嗎?

剛進入程式交易領域時,我也跟一般入門者一樣,認為交易系統,對於平日與電腦為伍的人,不會是個問題,成功的關鍵在於策略是否穩定。但是,當下載安裝軟體後才發現,真正的問題才開始而已。首先,設立交易帳戶後,依據法規,必須要有一段時間的交易經驗,才能夠開啟自動交易這項功能。接著,系統資訊源的連線速度、精確度都會影響到策略的執行,甚至於回測報告的準確性。加上商品轉換與帳戶的連線設定等等因素,都可能造成自動交易失敗,甚至於造成帳面虧損。

是缺乏天份嗎?詢問周遭的朋友才發現,在前面三個月的啟蒙期,多數使用者都會遇到一堆問題,如果沒有朋友或者專業人員從旁協助,大概三個月後,九成的入門使用者傾向於放棄自動交易系統,重返人工操盤,這也是目前程式交易族群一直無法擴大的原因之一。

如果幸運的度過系統這一關,接下來面臨第二個難題就是「策略程式」的來源。對於有能力自行開發或修改的使用者而言,這應該不是太大的困擾,只要適時的檢驗策略績效報告,就可以藉由調整參數或策略方向,維持獲利的機率。

然而,畢竟懂程式的人,畢竟還是少數。對於無法解讀程式的人,多數透過上課模式或非正式的管道來購買策略程式。問題是,這樣的軟體通常是賣斷的,沒有維護服務,交易之間也缺乏彼此的信任感。怎麼說呢?對於出售的策略,買家總有著矛盾的情結,雖然策略績效報告表現亮麗,但是開發者為何不自己默默的賺,要拿出來分享?是否策略已經開始鈍化了,趁此取得最後的價值呢?這樣的想法,聽起來很有道理,也流傳在程式交易的族群之間。因此,許多不會維護策略的人,購買策略軟體的心態,就當做是採購消耗品,先求將購買的本錢賺回,能賺多少是多少。當策略開始失效鈍化時,再另覓新的策略。這樣的生態結構,造成這群使用者成了程式交易圈裡的遊牧民族。

程式交易真的僅是空中樓閣嗎?如果從國外長久的發展經驗來看,程式交易是交易市場的大宗,不致於如此不堪一擊,重點還是在隨時檢驗與調整,目前台灣發展的現況,應該是結構上出了問題。

以我的經歷而言,算是比較幸運例子,在進入之初期,就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,大家共同研究這個領域。當然也遭遇過手忙腳亂、資訊錯亂的時期,但是經由朋友的經驗分享,讓我安然度過了系統設定與維護的難關。策略部分則是與朋友各自發想策略,一同開發與檢驗,甚至於偶而還會彼此競爭手邊策略的績效。這樣的社群組織,除了分享各種想法,外加創意的投資邏輯,接著開發策略、檢驗策略,再做調整,讓我快速累積在這方面的經驗與實力。

相信大家都能夠認同,程式交易界的「聖杯」尚未出土,也不會輕易現身。如果能夠透過同好間的資源分享,來檢驗自己的策略是否符合獲利原則,開發出自己的策略程式,或者讓自己習得挑選策略的眼光,也許你不是千里馬,也無法養出千里馬,但是卻可能是伯樂,能夠一眼找到你要的千里馬,來為你奪得投資的冠軍盃,這不是更輕鬆快樂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丹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