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年前,大學剛畢業那個年代,雖然整個就業環境跟現在有很大的差異,但是,不變的是,跟現在許多大學生一樣,對於所學的專業與就業市場連結性一無所知,無所適從,簡言之,就是想轉換跑道,不想從事醫學檢驗的工作。

其實在大學時期,就一直有出國留學的打算,只是,希望能夠進修之前,先有一些工作經驗,一方面能夠清楚自己想要進修的專業方向,避免再度落入學非所用的困境,另一方面,也可以藉此經歷為申請學校的履歷加分。

就這樣,幸運地在長輩的推薦下,進入知名外商的海外基金公司擔任助理。說起來諷刺,當年,我只想學習資訊管理的工作,對於投資沒有特別的興趣,只希望從事科技方面的工作,維護公司資訊系統以及列印客戶的報表。不過在耳濡目染之下,也慢慢了解基金運作的狀況。在打工的後期,我還支援客服部門,接聽客服電話,因此練就了一番海外基金的說法,來解除客戶投資的疑慮。基本上,分析海外基金的獲利可分為兩種模式,一個是股市,另一個則為匯市。所以,投資績效分析將有四種狀況會發生,最佳狀況就是賺了股市也賺了匯市,當然,也可能賺了股市賠了匯市,或賺了匯市賠了股市,最壞的狀況就是股匯雙賠。以機率來看,你獲利的機會超過百分之五十,而最差的情形只有百分之二十五。當然,事情也不是那麼簡單劃分。不過,以海外基金的經理人的履歷報告來看,都是全球菁英裡萬中選一的卓越人才。因此,如果投資人不盲目的話,從過去經營績效報告,選取一個自己認同的產品,虧損的機會並不會太大。

有趣的是,再跟客戶的解說那段時期,也不知不覺為自己洗腦,分別買了定期定額的亞洲特別情況基金,以及單筆申購的印尼基金。

與常人相同,第一次的交易總是令人期待與興奮,而且在第一次的謹慎挑選商品中,往往投資之初都能獲利,著實地開心了好一陣子。而選擇的標的與理由,則是當時協助業務部設計檔基金上市簡報(可能又被洗腦了),發覺「亞洲特別情況基金」投資標的很有趣,主要就是研究一些目前狀況看起來不是很好的公司,現階段股價低迷,然而,這些公司正面臨重整,有浴火鳳凰翻身機會。簡言之,聽起來就像是趁人之危,而後獲利的投資,符合當時年少輕狂的胃口,雖然看似風險很高,但是藉由定期定額方式來分散風險,應該值得一試。

至於「印尼基金」,也剛好是新產品,當時正準備出國留學,於是,開了一個外幣帳戶購買,想說到時候如果去英國讀書,手頭比較緊時,可以直接兌換現金來應急。這就是我的第一筆投資,要問我績效好嗎?剛剛說過,因為精挑細選,剛開始絕對不錯,獲利也很好,可以讓你開心一陣子,但是如果沒有出場,這些財富真的只是紙上財富而已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丹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   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    禁止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