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程式交易的入門者,手中大致上會準備兩支策略,一支屬於波段性策略,另一支則為當沖策略。所謂波段策略,代表進場後未必當天出場,有可能歷經隔夜的波動,此策略風險較大,卻有可能高獲利。而當沖策略則為當日進出場,價格變動幅度比較小,相對風險低,獲利可能也比較少。

保守與積極兩策略一同啟動,感覺上應該很穩當,可以短線掩護長線,賺長賠短,賺多賠少等等優勢。不過,相信很多入門者再啟動一兩個月後,就不堪虧損,放棄「程式交易」這項工具了。

這樣的經歷,在我剛開始使用程式交易領域時,的確有這樣現象發生,也對於「程式交易」有所存疑,經過自我分析結果,大致上可能有下列兩大原因:

1、策略不夠嚴謹,啟動頻率高:

一般市面上授課取得的策略程式,回溯報告績效看起來很好,但是一般入門者,沒有詳讀報告內容,忽略了「最大策略虧損」、交易次數、交易手續費設定等等因素,造成美化報告的假象,誤導投資人。授課取得的策略程式,往往為了讓學生看到程式交易的成果,不會設計太細節的濾網,因為濾網多,進場次數少,客戶不容易感受到程式交易的效益,覺得花冤枉錢。但是,進場次數頻繁,卻有可能提高風險,也會增加虧損的機率,這些都是剛入門者忽略的,特別是當沖策略更是不好操作,容易虧損,如果沒有再做調整,最後都會認賠出場。

2、策略過少,無法達到掩護的效果:

如果策略使用的指標雷同,兩支程式會一起啟動,當沖的可能當日出場,而波段策略則繼續奮鬥。簡單說,等同於一個策略同時進兩個部位,只是其中一個部位提前獲利出場(如果趨勢方向正確)。但是,如果該指標方向錯了,就可能產生兩倍的虧損,這是選擇策略前容易被忽略的。

如要改善上述問題,首先需自己研讀程式碼,針對問題來做修正。首先,觀察策略虧損的原因,比方說:策略進場方向正確,理當可以獲利。但是當日一開盤就大漲100點,作多訊號即時產生進場訊號,此時價位已經被拉高了100點,如果是當沖程式,該日若收盤回檔到平盤上50點,則該當沖策略,當天反而損失了50點。這例子中,策略方向雖然正確,反而虧損,不符合投資人的預期邏輯。此時,調整策略方式,就應該考慮將開盤與前日收盤的價差條件列入濾網條件中,以避免在這種狀況下進場,造成投資虧損。

至於第二點,則需考量使用程式交易的初衷,如果是尋求穩健投資,用電腦協助操作,那就必須要有「寧可少賺,也不多賠」的心態,使用多策略多商品的概念,讓概念不同的策略同時進展,當策略彼此衝突時,寧可抵消進場的口數,維持在低倉位的狀態,也不要增加進場部位提高風險。

「程式交易」雖然如先前所言,類似海外基金的投資報告方式來做投資選擇。卻尚未有品牌公正單位為策略程式作背書。因此,市面上策略良莠不齊,對投資人難有保障。除非自己擁有開發能力,或者是有信任的朋友可以協助開發。否則,建議投資人在上線之前,仍須一再地測試與調整參數,才能夠安心的啟動使用,成為穩健的投資工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丹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